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普及、個體的信息交互的便利,人們的生產生活迎來深刻變化。過去相當長的時間里,談到碳排放管理、節能減排針對的是工業企業,在新技術沒有出現時,碳排放細化到家庭、個人幾乎不可能的。
今年二十國集團(簡稱“G20”)框架下的綠色投資大會上,綠色數字金融聯盟發布的一份專題報告,成為全球綠色金融關注的焦點。
通過行走、移動支付、生活繳費、網絡購票、電子發票等生活行為,螞蟻金服平臺計算出相應的減排量,達到一定綠色數量后,將在線下種植一株現實的樹木。螞蟻森林在去年8月推出后,吸引了用戶人數超過2.2億,線上種下的845萬棵梭梭樹,將在今年內種植成為真樹。
螞蟻金服研究院副院長李振華接受《經濟》記者采訪時表示,螞蟻森林把日常生活的個體碳減排量精準計算,建立個人“碳賬戶”,也讓大家了解綠色金融與自身的緊密性,從而對人們主動減排行為進行鼓勵。
“環境不是私人所有物,對環境有貢獻的公益事業,同樣能夠通過商業手法進行推廣。”李振華表示,從企業角度看待綠色產業發展,要做到公益與商業的平衡。各行業領頭企業需要以身作則,用公益的心態,優秀的綠色產品調動更多的商業資源。同時,李振華呼吁政府對綠色項目、綠色企業的激勵進行引導,“這樣才能讓更多有情懷和責任意識的公益企業和組織加入進來,促進構成多元化的綠色產業成員生態”。
本文來源于網絡,內容及數據僅供參考。稿件侵權處理郵箱:chooog#vip.qq.com(#換@)